冬至,又稱「冬節」、「賀冬」,二十四節氣之一,每年12月22日前后,太阳到达黃经270°时开始。
《月令七十二侯集解》:“十一月中,终藏之气,至此而极也。”
《通纬•孝经援神契》:“大雪后十五日,斗指子,为冬至,十一月中(夏历)。阴极而阳始至,日南至,渐长至也。”
此日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,北半球白昼最短,北極圈呈永夜狀態,南極圈呈白夜狀態,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,白昼渐长。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少,所以在短时间内气温继续降低。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。
習俗
傳統上冬至半月是喜慶氣氛濃重的節期。冬至日這一天,北半球黑夜最長,故又稱「長至 」(夜長至,或稱日短至)。冬至日的前夜稱為「冬至夜」。冬至日是數九寒天的第一天,俗諺「冬至交九」,從冬至日開始即進入「數九天」。古時冬至節氣是計算二十四節氣的起點。因冬至節以往是僅次於新年的重要節日,所以又俗稱「亞歲」。在民間廣泛流傳着「冬至大如年」的說法,意指冬至的禮俗如同過新年春節一樣隆重。冬至還有「新正」、「如正」、「喜冬」、「交冬」、「消寒節」、「一陽節」、「履長節」、「小年」等稱謂。冬至亦代表舊的一年快過。
在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,冬至是陰消陽長轉化的關鍵節氣。在十二辟卦為地雷復卦,稱爲冬至一陽生。易復卦象曰:「雷在地中,復。先王以至日閉關,商旅不行,后不省方。」那天象徵太阳死亡,种植全面停止。
《後漢書》「禮儀志」中記載:「冬至前後,加子安身靜體,百官絕事,不聽政,擇吉辰而後省事。」由此可知從漢代起冬至是國定假日。
目前澳門是華人社會唯一以冬至作公眾假期的地區。
江苏的相当一部分地区,如苏中苏南一带,会把冬至称为小年。
汤圆在冬至節,中國北方有冬至日吃饺子的习俗,南方某些地方有冬至日吃湯圓、粉糍粑的習俗,傳說在漢朝的醫聖張仲景體念家鄉鄉民在寒冬中工作的辛苦,在冬至那天利用羊肉等祛寒的藥材包在麵皮中,作成耳朵的樣子,給鄉民們治病補身,這個藥方的名字叫作「祛寒嬌耳湯」,嬌耳就是餃兒。
中國南方則有吃湯圓等甜食的習俗,江浙一帶在冬至吃汤圆外,还要吃桂花酒酿,并祭祖,苏州还有桂花冬酿酒,只在此时节上市。大湯圓有餡的「粉團」是用于晚上祭祖,而無餡較小的粉圓用于早上拜神。福建的福州一带则在冬至吃𥻵。祭祖之后还有将汤圆粘在门窗上,称为「冬節圓」,等干燥以后再给孩子们吃,有保佑健康成长之用。冬至扫墓叫“过冬纸”。
《台灣府志》(一六九六)卷七記載:「冬至,人家作米丸祀眾神及祖先,舉家團圞而食之,謂之『添歲』;即古所謂『亞歲』也。門扉器物各粘一丸其上,謂之『餉耗』。是日,長幼祀祖、賀節,略如元旦」。在台灣冬至的湯圓有紅白兩色,另有較大的湯圓,內包有芝蔴、花生、或鮮肉等內餡。
在中国,人们从冬至开始数九,以九天为一九,九九八十一天,寒冬就会过去,稱為九九數盡。
source : Wikiped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