舞狮舞龙是客家人在节日或庆典时常见的一种活动,它象征如意吉祥、驱邪逐疫、盛世太平。
有资料表明,客家人舞狮舞龙,是近百年才兴起的,而在此之前,却是舞虎而不是舞狮。此说并非空穴来风,毫无根据。
纵观中国历代,人们均视虎为最威武的动物,客家人亦然。诸如州官府尹、财主老爷,占山为王的寨主坐的都是虎交椅,用以显威风、壮权势;不少豪门贵族厅堂上高挂虎图。
据客族《涂氏宗记》卷二记载:“佳节之晨,梳洗最细,礼帽新衣,迎接贺岁舞虎。爆竹引路,将虎引进祖堂,虎头舞动,虎皮缠身。”
《古氏南迁》中,亦有舞虎的记载:“祖上自中原南迁,越南海而入桂,历尽艰辛,难险谁知?千里奔波,粮尽物耗,独有传世盛物虎头,雨淋日晒,随众翻山越岭,舞虎觅食,斗虎擂台,谁能分真假焉!”
纵观中国历代,人们均视虎为最威武的动物,客家人亦然。诸如州官府尹、财主老爷,占山为王的寨主坐的都是虎交椅,用以显威风、壮权势;不少豪门贵族厅堂上高挂虎图。
据客族《涂氏宗记》卷二记载:“佳节之晨,梳洗最细,礼帽新衣,迎接贺岁舞虎。爆竹引路,将虎引进祖堂,虎头舞动,虎皮缠身。”
《古氏南迁》中,亦有舞虎的记载:“祖上自中原南迁,越南海而入桂,历尽艰辛,难险谁知?千里奔波,粮尽物耗,独有传世盛物虎头,雨淋日晒,随众翻山越岭,舞虎觅食,斗虎擂台,谁能分真假焉!”
在广西柳江客家地区,至今仍流传着舞虎人的故事:宋仁宗时,甘氏祖上因舞虎擂台斗伤对手,唯恐惹祸,便只身背起虎头,连夜离家出走南逃。一路昼伏夜行,只拣山路小路而走。不数日,路过一处杂草丛生的山坡上,饥渴疲劳相逼,便躺下休息。蒙眬中一阵狂风过后,眼前出现一只吊睛白额虎,眈眈逼视。甘氏大惊,忽地跃身而起,急中生智,赶快抓起虎头套在头上,斗视一眼,即就地滚出丈余,没想到假虎却把真虎吓跑了……后来,他又一路舞虎讨食,经过千辛万苦,到得柳江才落下脚来。
在柳江县的上坑村,有座古老的庙宇,石壁上有一舞虎人图画,迄今仍隐约可见。
在柳江县的上坑村,有座古老的庙宇,石壁上有一舞虎人图画,迄今仍隐约可见。
据悉在柳江沙坑镇还发现一幅2米长、0.5米宽的舞虎画,画中一人抓虎头,一人撑虎尾,虎头被高高举起,还有一群围观的人。题图万历七年,可见此画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了。
至于舞虎何时被舞狮所取代,一说是陈汉平从非洲把舞狮带进客家地区的,但此说仍有待查考。
摘自:客家之音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