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联又称对子,对仗工整,平仄协调,是一字一音的汉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,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。
对联就是由格律诗的对偶句和骈赋的俪句发展而来的,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。因此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,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。
早在秦汉(±200BC)以前,中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。以驱鬼压邪。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,到了五代(±900AD),人们开始把联语写在桃木板上。
五代辛寅逊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则对联:“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”。
宋代(±1000-1300AD)以后,中国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,北宋诗人王安石诗中“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”就是当时过年盛况的真实写照。
到了明代(±1400-1600AD),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,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。
“辛寅逊仕伪蜀孟昶,为学士。王师将致讨之前岁岁除,昶令学士作诗两句,写桃符上。寅逊题曰:‘新年纳余庆,佳节号长春。”
《谈苑》孔平仲●宋
“孟昶每岁除,命学士为词,题桃符,置寝门左右。末年,辛寅逊撰词,昶以其非工,自命笔云:‘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。”
《宋史·蜀世家》脫脫 等●元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