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.
天干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计序符号,共10个字 :甲(jiǎ)、乙(yǐ)、丙(bǐnɡ)、丁(dīnɡ)、戊(wù)、已(jǐ)、庚(gēnɡ)、辛(xīn)、壬(rén)、癸(guǐ),循环使用。
中国古代常用来命名、排序、纪时。
.
地支 是指木星轨道被分成的十二个部分。木星的公转周期大约为十二年,所以,中国古代用木星来纪年,故而,而称为“岁星”。后来又将这十二个部分命名,这就是“地支”。地支有: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
纪年时,每个地支对应一个属相,也叫生肖:鼠、牛、虎、兔、龙、蛇、马、羊、猴、鸡、狗、猪。
.
纪月时,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節氣自某節氣(非中氣)至下次節氣,以交節時間決定起始的一個月期間,不是農曆某月初一至月底。許多曆書註明某陰曆月對應某干支,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對應。
.
纪时时,每个地支对应固定的一段时间(时辰)。中国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,每段叫做一个时辰,合现在的两个小时。每個时辰都有固定的地支作名称,从夜间十一点算起,第一个时辰是子时,半夜十一点到一点。必須注意的是子時分爲0時到1時的早子時和23時到24時的晚子時。
.
地支 | 節氣時間段 | 近似 陰曆月份 | 近似 陽曆月份 | ||||
子 | 鼠 | 大雪—小寒 | 十一月 | 23时—1时 | 水 | 陽 | |
丑 | 牛 | 小寒—立春 | 十二月 | 1时—3时 | 土 | 陰 | |
寅 | 虎 | 立春—驚蟄 | 正月 | 3时—5时 | 木 | 陽 | |
卯 | 兔 | 驚蟄—清明 | 二月 | 5时—7时 | 木 | 陰 | |
辰 | 龙 | 清明—立夏 | 三月 | 7时—9时 | 土 | 陽 | |
巳 | 蛇 | 立夏—芒種 | 四月 | 9时—11时 | 火 | 陰 | |
午 | 马 | 芒種—小暑 | 五月 | 11时—13时 | 火 | 陽 | |
未 | 羊 | 小暑—立秋 | 六月 | 13时—15时 | 土 | 陰 | |
申 | 猴 | 立秋—白露 | 七月 | 15时—17时 | 金 | 陽 | |
酉 | 鸡 | 白露—寒露 | 八月 | 17时—19时 | 金 | 陰 | |
戌 | 狗 | 寒露—立冬 | 九月 | 19时—21时 | 土 | 陽 | |
亥 | 猪 | 立冬—大雪 | 十月 | 21时—23时 | 水 | 陰 |
.
单纯的天干用于纪时超出10即会重复,单纯的地支用于纪时超出12也会开始重复,用天干和地支组合纪时可以减少重复,从而避免混淆。中国古代采用了一种类似拉链的干支组合,一边链齿是循环的天干,一边链齿是循环的地支,最终可以出现两者的最小公倍数即60个组合。
.
天干是十进制,容易直观地计算;地支是十二进制,在纪录时辰和月份方面具有优势;干支组合是六十进制。适合间隔较密(即日)和不要混落 (纪年)的情形。中国古代灵活地使用天干、地支、干支组合来表达年、月、日、时辰,这样就出现了所谓的生辰八字。
.
干支纪年
干支紀年萌芽于西漢,始行於王莽,通行於東漢後期。漢章帝元和二年(公元85年),朝廷下令在全國推行干支紀年。有人認為中國在漢武帝以前已用干支紀年。可是,其實是類似的太歲紀年,用太歲所在位置來紀年,干支只是用以表示十二辰(把黃道附一周天分為十二等分);木星(太歲)11.862年繞天一周,所以太歲約86年會多走過一辰,這叫做「超辰」。在顓頊曆上,西漢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年)是太歲在丙子,太初曆用超辰法改變為丁丑。漢成帝末年,由劉歆重新編訂的三統曆又把太初元年改變為丙子,把太始二年(前95年)從乙酉改變為丙戌。而東漢的曆學者沒用超辰法。所以太歲紀年和干支紀年從太始二年表面一樣。
.
干支紀年,一個周期的第一年為「甲子」(如黃巾起義口號為「歲在甲子,天下大吉」),第二年為「乙丑」,依此類推,60年一個周期;一個周期完了重複使用,周而復始,循環下去。如1864年為農曆甲子年,60年後的1924年同為農曆甲子年;1865年為農曆乙丑年,1925年同為農曆乙丑年,依次類推。
.
干支紀年是以立春作爲一年即歲次的開始,是爲歲首,不是以農曆正月初一作爲一年的開始。例如,1984年大致是歲次甲子年,但嚴格來講,當時的甲子年是自1984年立春起,至1985年立春止。
.
干與支 | |||||||||
.
干支纪日
干支紀日,60日大致合2個月一個周期;一個周期完了重複使用,周而復始,循環下去。確定的文獻指出干支紀日始於魯隱公三年夏曆二月己巳日(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)。
.
因為儒略曆的平年有365日,而每4年一次,公元年能被4整除,閏年有366日,平均一年365.25日,所以4年1461日和一甲子的60日,最小公倍數是29220日,合80年。這就是說,每80年,干支紀日對應的儒略曆月日日期會反復一次循環。(公元4年本來應爲閏年,但因為公元前45年開始實施儒略曆後,「每隔3年」加一次閏日被誤爲「每3年」加一次閏日,所以羅馬皇帝屋大維下令前5年、前1年、4年停閏以修正錯誤置閏。)
.
因為格里曆的平年有365日,而每4年一次,公元年能被100但非400整除,閏年有366日,平均一年365.2425日,所以400年146097日和一甲子的60日,最小公倍數是2921940日,合8000年。這就是說,每80年,干支紀日對應的格里曆月日日期若沒有遇到能被100但非400整除的公元年,會反復一次循環,但整體而言,假設未來從不改格里曆,每8000年,干支紀日對應的格里曆月日日期才會反復一次完整的循環。1912年(中華民國元年)2月18日,合農曆壬子年正月初一,以及9912年2月18日,都是是「甲子日」。
.
干支纪时
干支紀時,60時辰合5日一個周期;一個周期完了重複使用,周而復始,循環下去。必須注意的是子時分爲0時到1時的早子時和23時到24時的晚子時,所以遇到甲或己之日,0時到1時是甲子時,但23時到24時是丙子時。晚子時又稱子夜或夜子。日上起時亦有歌訣:甲己還加甲,乙庚丙作初;丙辛從戊起, 丁壬庚子居;戊癸何方發, 壬子是真途。
.
下表列出日天乾和時辰地支構成的時辰干支,以北京時間(UTC+8)為準:
辰地支 | 甲或己日 | 乙或庚日 | 丙或辛日 | 丁或壬日 | 戊或癸日 | |
早 子時 | 0時—1時 | 甲子時 | 丙子時 | 戊子時 | 庚子時 | 壬子時 |
丑時 | 1時—3時 | 乙丑時 | 丁丑時 | 己丑時 | 辛丑時 | 癸丑時 |
寅時 | 3時—5時 | 丙寅時 | 戊寅時 | 庚寅時 | 壬寅時 | 甲寅時 |
卯時 | 5時—7時 | 丁卯時 | 己卯時 | 辛卯時 | 癸卯時 | 乙卯時 |
辰時 | 7時—9時 | 戊辰時 | 庚辰時 | 壬辰時 | 甲辰時 | 丙辰時 |
巳時 | 9時—11時 | 己巳時 | 辛巳時 | 癸巳時 | 乙巳時 | 丁巳時 |
午時 | 11時—13時 | 庚午時 | 壬午時 | 甲午時 | 丙午時 | 戊午時 |
未時 | 13時—15時 | 辛未時 | 癸未時 | 乙未時 | 丁未時 | 己未時 |
申時 | 15時—17時 | 壬申時 | 甲申時 | 丙申時 | 戊申時 | 庚申時 |
酉時 | 17時—19時 | 癸酉時 | 乙酉時 | 丁酉時 | 己酉時 | 辛酉時 |
戌時 | 19時—21時 | 甲戌時 | 丙戌時 | 戊戌時 | 庚戌時 | 壬戌時 |
亥時 | 21時—23時 | 乙亥時 | 丁亥時 | 己亥時 | 辛亥時 | 癸亥時 |
晚 子時 | 23時—24時 | 丙子時 | 戊子時 | 庚子時 | 壬子時 | 甲子時 |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